动态:封面评论 | 篮协重罚“消极比赛”,职业体育若无求胜之心无异于自毁
发布时间:2023-04-17 18:27:29 来源:封面新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来源:封面新闻

□蒋璟璟

针对CBA季后赛上海与江苏队疑打假球,2023年4月17日上午,中国篮协公布调查结果——取消上海队江苏队本赛季比赛名次和参赛资格,并各核减联赛经费人民币500万元;上海主帅李春江禁赛5年,江苏主帅李楠禁赛3年。中国篮球协会纪律与道德委员会的处罚决定中还提到,“经核查,认定在2022-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季后赛12进8第二场、第三场消极比赛情况属实。两队的行为严重违反体育运动精神。”

中国篮坛,再掀巨浪。在不幸目睹了一场“假到离谱”的荒唐比赛之后,深感受辱、出离愤怒的球迷们,终于等来了真相与公道。篮协给出的这份处罚结果,即便放诸整个国内篮球发展史上,也算得上最重磅、最严厉的罚单之一。当然了,考虑到此事侮辱智商的程度、造成的影响之恶劣,不少人对如此“重罚”显然仍不买账,“不解恨,意难平”的声音不绝于耳。是否“过罚相当”?是“假球”还是“消极比赛”?这些关键性疑问,当下注定很难有答案。

的确,篮协的处罚决定中,对此事的结论是“认定消极比赛情况属实”。而在一些网友看来,如此定性,根本是偷换概念、大事化小。毋庸讳言,篮协在此事上,确乎是采取了某些技术性处理的,追求效率难免只有“相对公平”。首先,“认定消极比赛”比“查实假球”要容易得多,后者涉及一系列复杂的、专业的取证过程,若无司法机关介入,光靠中篮联公司和篮协是很难拿到铁证的。恰是基于这种取舍权衡,篮协才得以在短短几天时间内,就快刀斩乱麻了结此事。

“一眼假”,说什么“消极比赛”,是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?需要厘清的是,CBA首先是职业联盟、商业联盟,投资人的利益,在其整个决策逻辑中,始终有着较高的优先级。此事上,如果真的要一查到底坐实假球,那么按照规则,涉事两队很可能被处于“停止注册资格”“限制引进外援”“剥夺选秀权”等顶格处罚——果真那般,大致等同于两队被判“死刑”,也意味着CBA难免会丢失上海、江苏两个大球市,这显然是不符合联盟投资主体利益的。

以“消极比赛”论处,看似雷霆万钧,实则点到即止。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“诉辩交易”,也即以较轻的“指控”换取当事方“认栽”“认罚”。这虽然距离公众“除恶务尽”的期许有一定的距离,可毕竟也算得上是强力敲打了。篮坛的潜流暗潮,远不只是赛场上呈现的那么简单。职业体育,有的不只是成败胜负,更有诸般人情世故。

很多时候,总有些“利益”“恩谊”影响着竞技,总有些盘根错节的场外关系干预着胜败。默契球、交情球,素来是与这个圈子如影随形的暗面。之于此,不仅球迷们深恶痛绝,恐怕就连一些球员们也难真心认同。带着“特殊任务”打球,某些场上队员演都懒得演,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吧。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